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日期:2024-02-10来源:转载点击:7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来到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走过蓝莓园,穿过草莓地,刚到秧渔河新村口就听到一阵欢快的彝家小调,原来是村里的几个绣娘围坐在一起,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自娱自乐。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5/M00/06/D7/rBABBmXELieEfx7kAAAAAM96aAU815.jpg

永仁县彝绣协会副会长、永仁晓丽绣品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晓丽正在指导大家绣一幅大型收藏绣品。李晓丽说:“从记事起就看妈妈绣花,没有玩具妈妈就把绣花的针线和碎布给我玩,玩着玩着我就会绣花了。”李晓丽是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传承人。“我想把彝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带着更多彝族姐妹把绣花做成事业,共同致富。”李晓丽说。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B/E1/rBABZ2XELeWESZwuAAAAAGPNpDY862.jpg

“鱼米之乡”莲池,地地道道的坝区,成为彝绣之乡是因为移民搬迁。2002年至今,先后从永仁县猛虎、中和、永兴等乡镇及大姚县部分地区搬迁入莲池乡的900多户4000多人中,彝族人口有3700多人,迁入的1000多名彝族妇女几乎都会刺绣,其中彝绣能手600多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3岁。从此,彝族刺绣手工艺在莲池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5/M00/06/D7/rBABBmXELieENCAIAAAAAAuGG5s138.jpg

为实现搬迁群众“留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比较,针对搬迁来的彝族妇女无务工技能但都有彝族刺绣这门传统手艺的实际,确定将彝绣作为彝族妇女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来培植,通过帮助组建彝绣产业合作社,多方争取资金扶持,多形式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和绣品展示推介,提高了彝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过去不起眼的传统手艺小彝绣,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进而发展成为弘扬彝族文化,促进彝族群众增收致富,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骨干产业。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B/E1/rBABZ2XELeWERz61AAAAAG2Ib2A361.jpg

几位绣娘身后不远处的彝绣扶贫车间就是2019年通过争取沪滇合作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该项目投资50万元,采购了绣花机1台,电动缝纫机40台,锁边机8台,印花机2台,还有价值68000元的绣花布、针、线等刺绣物资。“以前,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妇女没有高的文化,没有技术,出去打工也找不到好工作,又照顾不了老人和孩子。后来通过乡上扶持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协会和党支部,我很荣幸当选为支部书记,通过县乡党委政府的关怀我有机会到外面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回来就带着她们一起搞刺绣,越来越多姐妹加入我们,会踩缝纫机的就到车间操作,不会的可以送货上门让她们绣,绣好我又去取回来。像今天这样,农闲时我们就聚到一起绣绣花、款款白话、唱唱歌,心情好了家庭也幸福。”李晓丽笑呵呵地说着。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B/E1/rBABZ2XELeWEQvJ2AAAAAH0gMRQ289.jpg

目前,莲池乡成立彝绣专业合作社2个(有社员300多人),彝绣公司5家,彝绣个体户14家,彝绣扶贫车间1间,彝绣传习所1个,有绣女2100多人,彝绣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13人,有1人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刺绣大师,有2人被评为楚雄州十大刺绣女能手,查利么村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凹泥奔新村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据统计,2023年底,全乡彝绣生产及销售从业人员达2100余人,已销售彝绣产品35余万件,产值650余万元,经营户收入达10万以上,普通绣女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如今的彝绣不仅是莲池乡的一项特色产业,更是莲池的一张靓丽特色文化名片,莲池乡逐步把彝绣文化融入到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中。绚烂多姿的马缨花、山茶花、羊角纹不仅让美丽在服饰上定格,更让美满幸福在生活里绽放,莲池乡的彝族妇女们通过一双双巧手实现了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化。

 

来源:永仁县莲池乡人民政府

供稿:朱文艳(通讯员)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